雀巢:“再生农业”与零碳牧场

作者: 鱼料 发布时间: 2023-12-06 02:22:38

  光做奶牛的工作不够,还需要引入“再生农业”, 在土壤、水、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提升农田的碳储存能力

  全世界的牛在一起,打嗝放屁的碳排放总量接近一个美国的碳排量。这对于畜牧业、乳业而言是个大问题。既不可能不养牛,又不可能禁止牛打嗝放屁,何解?

  该公司在哈尔滨市双城区打造了一个碳中和样板牧场——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通过饲料优化提高牛奶成分、优化牛群结构、减少奶牛肠道发酵、优化土壤固碳分离、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等方式,进行减碳试验。

  要实现牧场的净零碳排放,光“碳中和”奶牛不够,还要用到再生农业的理念和技术,在土壤、水、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提升农田的碳储存能力。

  这个碳中和样板牧场计划到2030年实现碳减排85%,2040年碳减排100%,也就是达成“净零碳排放”的目标。雀巢计划把这块试验田里实践成功的方法复制到整个雀巢的奶区牧场。

  除了牧场和农业,雀巢将逐步降低碳足迹、加速可持续包装转型、推进可持续采购,从这三大方面入手,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按照这家食品巨头发布的路线亿瑞士法郎用于气候行动投资,其中12亿用于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推广再生农业。

  根据雀巢官网,以上举措已有一定的效果。与峰值相比,雀巢已经减少了4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碳达峰。假如没有这样做,排放量将会与公司业务一样增长。

  在哈尔滨双城区的农村,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7月正是玉米生长的季节,尚未结穗,每下一场雨,玉米秆蹿得更高、长得更绿。

  这个中心成立于2014年,基本功能是为奶业从业人员传授现代化奶牛养殖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中心除了一栋办公大楼,还养殖了大约3500头奶牛。出于动物防疫的原因,外人并不能直接走进牛舍接触奶牛,但是在接近牛舍的区域,空气中的气味提醒着人们——这里有一大群牛。

  这些奶牛每天三次从牛舍走到一个大型的转盘挤奶机完成它们的“工作”。这里除了供给12公里外的雀巢双城工厂,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净零碳排放的试验和培训。

  张建全告诉《财经》记者,尽管碳中和的概念是这两年才热起来的,但是早在成立这个中心的时候,雀巢就已经把减碳、环保等理念融入到工作的设计布局之中。

  《财经》曾经在《牛的碳排放接近美国,如何“碳中和”一头牛?》中报道,科学研究表明,牛在放屁、打嗝时,会排放大量体内废气。这些废气成分,最重要的包含二氧化碳、甲烷这两种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至310倍。一头奶牛每天排出的废气中,甲烷排放量可达500升。

  这是因为反刍动物以纤维状植物为食物,胃里的微生物会帮助它们消化植物饲料,但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甲烷这样的“副产品”。

  除了牛本身的碳排放,畜牧产生的其他主要排放还包括饲料生产环节的直接和间接排放。要去“碳中和”奶牛,改变奶牛的消化系统构造、改造基因并不太现实,还是要从其他一些方面下手,比如牲畜单位产能、提高农作物单位产能等。

  具体来说,从“吃”着手,使用更可持续的饲料,确保所用饲料来自再生农业实践。对动物产生的甲烷,采用科学营养的饲料配方结合饲料添加剂等主要措施,减少牛群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引入再生农业实践,提升农田的碳储存能力。通过支持新研发技术,提高牧场效率,在尽可能降低能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牛奶产量。

  这个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对奶牛粪便进行干湿分离的解决方法,液态肥输送到氧化塘发酵后,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将粪肥科学还田,建立了种植和养殖的自然循环模式。2018年,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采用一项新技术将干牛粪烘干、杀菌后,再循环利用做奶牛卧床垫料,按3100头计算,每头牛每天节省垫料费用0.5元。

  张建全介绍,培训中心至今已完成了约500期培训课程,共培训超过2.5万名遍布中国乃至亚洲的学员。这里还有36个牧场应用数字化的牛只监控管理系统,牧场的人员利用率和奶牛单产都有所提升;67个恒温奶牛饮水槽和自动牛体刷,以改善动物福利、提高奶牛消化率和单产。

  根据雀巢方面提供的数据,这些设备大幅度的提升了奶牛的舒适度和对牛群的管理上的水准,将每头奶牛每天的牛奶产量提高了约1公斤。根据第三方碳排放计算工具“Cool Farm Tool”的评估,雀巢的牧场减少了15%的碳排放。

  国内外的乳企也都在做类似的工作。在欧美国家,不少公司正在开发能够抑制牛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甲烷量的添加剂。瑞士公司Agolin在饲料中添加了含有香菜籽油、丁香和野胡萝卜的提取物。另一家瑞士公司Mootral开发了一种以大蒜、柠檬酸提取物为基础的饲料添加剂,声称可将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量降低38%。

  快餐连锁公司“汉堡王”的研究也表明,在牛的饲料中添加柠檬草,可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到四个月内,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3%。

  在国内,伊利通过持续推进“种养一体化”模式,打造绿色牧场,推行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生态农业模式;新希望乳业此前携手农科院开展了奶牛养殖碳中和项目;一鸣食品则选择在上游建设良性循环生态养殖牧场。

  奶制品和营养品业务是雀巢集团的支柱业务,也是雀巢中国的重要业务。1990年,雀巢在中国的第一家乳品厂在哈尔滨双城区开始运营。2022年,雀巢营业额为944亿瑞士法郎,其中大中华大区销售额54亿瑞士法郎。目前雀巢在中国运营着22家工厂、3个研发中心、5个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子机构,以及2.3万多名员工。

  “碳中和”奶牛,属于雀巢再生农业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一家食品巨头,除了乳制品,雀巢还有饮用水、咖啡、冷冻食品、调味品等多种产品。

  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90%以上在本地生产,因此很注重在当地开发农业原材料,比如黑龙江哈尔滨、山东莱西的两大奶区,以及云南普洱的咖啡种植项目。

  雀巢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总监张琦对《财经》记者表示,作为如此庞大的一个商业机构,对气候和双碳问题责无旁贷。

  2020年底,雀巢发布了2050年“净零碳排放”路线图,根据测算,雀巢价值链碳足迹的70%以上都来自原材料。因此,消除农业活动产生的排放量是雀巢着重关注的领域之一。目前雀巢的工作中,有一项便是引入“再生农业”这一概念。

  再生农业是一种农耕方法,目的是改善土壤的健康情况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土壤的健康情况有利于降低和捕捉土壤和植物生物质中一直上升的碳。土壤越健康,就越能抵御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其产量也会越高,最终改善农户的生计。

  与传统农业相比,再生农业的不少做法是“反常规”的。“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再生农业提倡少耕或者免耕,因为经常翻动土壤,对土壤的肥力有负面影响,短期来看能产出更多的粮食,但是长久来看就不行。”张琦介绍道,这和很多人的常规认知都不同。

  在牛奶和咖啡豆两大原材料上,雀巢都在推进再生农业的应用。哈尔滨双城和青岛两大奶区都开始推广再生农业的各种实践,咖啡豆也已经采用再生农业的办法来进行种植。张琦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咖啡荫蔽树,既能为咖啡树遮阳,又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对土壤产生促进作用。

  种树,也是牧场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通过在牧场种植大量树木,吸收温室气体,来达到畜牧业碳中和的目的。2021年哥斯达黎加农业和畜牧业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国各牧场的2000多万棵树木捕获的温室气体,几乎是这一个国家排放总量的三倍。

  在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张建全详细的介绍了已经在试验的林牧复合法——将树木和畜禽觅食区域整合,利用覆盖作物来保护土壤和优化粪肥管理。

  在试验田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生物多样性,两排玉米之间种了四排大豆,还有辣椒、番茄、芸豆,苜蓿和燕麦等多种植物。张建全坦言,目前尚未完全达到再生农业的标准,只是采取了部分方式。

  目前雀巢只是在直接采购的原材料上进行再生农业尝试,比较难的是追溯到一级又一级的供应商中去。其当下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说服、培训、辅导、评估农户的再生农业实践。雀巢已经在谷物方面开始了试点,在山东桓台县和种业巨头先正达一起打造了小麦再生农业试验基地,在黑龙江大庆打造了大米试点。

  雀巢供应商都需要签订负责任采购的承诺,但由于再生农业概念比较新,负责任采购标准目前并没有涉及再生农业,更多聚焦在一些环境保护的基础要求上。张琦认为,这是未来公司推广再生农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的问题,推广的时间点也会由集团统一协调。

  张琦告诉《财经》记者,雀巢的目标是,到2025年,有20%的关键原料来自再生农业;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

  生物多样性、土壤、水资源、畜禽业是再生农业的主要支柱。要在这几方面做工作,第一步是要大笔的资产金额的投入。雀巢计划在2025年之前投资12亿瑞士法郎,在公司的整个供应链范围内推广再生农业。这是该公司的32亿瑞士法郎气候行动投资的一部分。

  张琦表示,集团总部没有提过通过再生农业把钱赚回来,这部分金额完全是投资。

  在人员上,雀巢调配了540位采购专员和超过4500位辅助人员来帮助农户向再生农业转型。“我自己工作起码20%以上的精力放在这,日后肯定还会更多。”张琦说。

  张琦认为,再生农业不能靠一两家企业单打独斗。“它是一个生态,光一个企业做不行,没有政策也不行。”他表示,百事、麦当劳等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在提再生农业,但大家都在一个起步的状态,目前都是各个公司自己建立自己的体系。

  再生农业目前处于投入而鲜有产出的阶段。贝恩咨询以加拿大的数据表明,在向再生农业转型的前两年,农场基本都会减产。生产商可能会在第三年或第四年实现收支平衡,但只有在第五年和第六年,才开始看到更高的盈利能力(早期研究表明盈利能力可能高达30%)。

  不过,略显缓慢的收益能力并没有令企业望而却步。目前,已有诸多国际巨头参与到再生农业的发展中来。

  2023年6月,德国生命科学巨头拜耳举办作物科学创新峰会,计划到下一个十年的中期,在全球超过24亿亩的土地上推动再生农业发展,并创造每年超过1000亿欧元以上的收益。法国食品巨头达能表示,其2020年和2021年温室气体减排量大约有一半来自再生农业的推广。截至2021年底,为该企业来提供“优先原料”的农场中有19.7%已开始向再生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