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的价值超乎你想象→

作者: 鱼料 发布时间: 2023-12-06 02:22:46

  一头肉牛,如果卖给屠宰场,能卖两万多块钱,但如果“吃干榨净”,充分做深加工,价值能增加几倍,堪比一辆小汽车的售价。

  今年,利辛县启动“秸秆变肉”工程,制定“牛规划”、出台“牛十条”、成立“牛专班”、备足“牛用地”、启动“牛赛道”等,力求“量”上再加速,“质”上求提升,“链”上全布局,“效”上有影响,争取让“四个蹄子”赶上“四个轮子”。

  我市充分的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做好“粮头食尾” “畜头肉尾” “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快速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全市肉牛产业形成了大干快上、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利辛县孙庙乡孙庙社区的养殖户范杰、汝利夫妻共销售肉牛30头,收入70多万元,但他们最近却因为没钱买小公牛而发愁。

  “我们养了220多头牛,金钱上的压力比较大,借了不少亲属和朋友和银行的钱。卖牛的钱下来后,我们赶紧把大家的钱还上,所剩无几。”汝利说,目前小公牛价格相对较低,一头便宜几千块钱,他们准备补栏60头,大概需要50多万元。

  正当汝利夫妻发愁时,今年7月初,利辛县启动“秸秆变肉”工程,制定出台《利辛县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利辛县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他们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根据‘牛十条’里的‘活体贷’政策,一头肉牛最高可以贷款9000元,我们这样的养牛大户获得了最高100万元的银行贷款。”汝利说,不仅如此,贷款利息财政给予50%补贴,算下来利息很低,比借亲属和朋友和其他银行贷款划算得多。

  肉牛养殖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资金问题是困扰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拦路虎”。为缓解养殖主体金钱上的压力,利辛县设立2亿元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出台保险补贴、“政银担保”联动等政策,引导养殖场(户)扩大保险覆盖面,支持银行开展“活体贷”业务,助力养殖主体做大做强。

  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介绍,该县积极做出响应省委“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要求,在全省率先提出“秸秆变肉”工程,认真谋划、科学规划,提出“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理清“牛思路”,制定“牛规划”,组建“牛专班”,设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

  在确保肉牛发展项目“落地”方面,利辛县备足“牛用地”,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三区三线”划定,预留设施农用地12374亩,确保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地保障,有效破除畜牧养殖加工等设施用地瓶颈制约。

  利辛县还启动“牛赛道”,建立“赛牛”机制,开展镇、村书记“赛牛”,组织金融、保险“赛牛”,定期通报推动“赛牛”,促进肉牛产业强劲发展。同时启动十万头肉牛养殖场项目,成为加快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的关键一招。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在利辛县,慢慢的变多的企业走上了肉牛深加工转型发展道路,牛肉产品层出不穷。

  火焰牛舌、咖喱牛腩、牛蹄块、牛肉片菌包……走进利辛县安徽万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款款低温牛肉产品看得人眼花缭乱。该企业成立于2003年,以生产销售酱牛肉产品起家,目前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六成销往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

  谈及产品从酱牛肉向低温牛肉转型的原因,公司CEO黄宁和记者说,过去的礼盒牛肉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低温产品更受市场尤其是长三角客户欢迎。酱牛肉经高温蒸煮,可塑性差,只能切做凉菜。低温牛肉,可炖可炒,加工灵活,更能保持牛肉口感。

  围绕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利辛县支持像安徽万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企业扩能升级,发展精深加工、创品牌,引导肉牛加工公司开发低温牛肉食品、保健牛肉制品等精深加工以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建设肉牛产品“中央厨房”,不断挖掘肉牛加工潜力。

  在利辛县西潘楼镇,“一头牛”的产业链条正在显现雏形。走进位于西潘楼镇郭楼村的利辛县永强精炼油脂厂,一箱箱打包好的火锅油码成堆,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公司负责人郭凤强和记者说,这些火锅油来自牛板油,也就是牛的脂肪,过去人们不爱吃,现在经过火炼、熔炼、精炼、过滤,变成火锅底料,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品质差的牛板油可以变成工业原料,用来制作香皂、蜡烛。

  牛的全身都是宝,即使是牛粪也可以变成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利辛非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地15亩,拥有颗粒和粉状两条生产线年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金奖”。

  “公司日均消纳牛粪等畜禽粪便100余吨、秸秆130余吨,可以说,整个西潘楼镇产生的牛粪都可以在这里消化掉。”公司负责人郭亮和记者说,公司规划建设两期养殖基地粪污处理发酵棚项目,预计每天能消纳牛粪260余吨,年产值460万元,实现“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头肉牛,只能卖两万多块钱,但如果做深加工,‘吃干榨净’,价值能增加几倍。” 西潘楼镇农业农村工作站负责人郭志康说,依托发达的肉牛养殖产业基础,该镇正在筹划建设肉牛交易市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我们全力发展肉牛加工业,吃干榨净肉牛资源,最大限度挖掘肉、骨、髓、血、皮革综合价值。”利辛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林兵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肉牛加工体系,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模式创新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提高牛肉精深加工比例,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引领“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

  我市是农业大市,畜禽养殖业发达,尤其是利辛县、蒙城县、涡阳县,养牛历史悠远长久。市“牛办”负责这个的人说,我市充分的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做好“粮头食尾” “畜头肉尾” “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快速推进“秸秆变肉”工程。

  在利辛县张村镇柳东社区,占地365亩的安徽众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项目总投资1.3亿元,是全县重点招商项目,也是我们社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项目,我们将全力配合企业加快建设进度。”柳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高振飞说,工程开工仅20多天,就完成了临时办公用房建设,施工便道也将动工。

  公司负责人牛占生是吉林人,吉林也是最早提出“秸秆变肉”的省份。牛占生为何需要舍近求远来亳州投资建厂呢?他解释说,亳州位于黄淮平原,冬季气温高,更加有助于肉牛生长。在吉林,肉牛的养殖周期大约是一年,而亳州地区只要10个月左右,能节省不少养殖成本。

  牛占生补充说,除此之外,亳州的农作物为一年两熟,秸秆产生量更大,更具发展“秸秆变肉”的优势。

  我市把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打造长三角优势畜禽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皖北肉牛发展优势区,促进一二三产深层次地融合,“秸秆变肉”工程快速推进,全市肉牛产业形成了大干快上、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良种繁育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基础,也是我市的短板。“我们正在创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建设牛冻精、胚胎实验室和肉牛精准营养第三方实验室,构建支撑企业和利辛县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良繁体系。”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亚成表示。

  另外,我市正在围绕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种公牛站——谯城区“和牛”种公牛站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等优良种公牛,支持从国内外引进种公牛和优质母牛,对种公牛给予一次性奖补。

  推进“秸秆变肉”工程,离不开资金活水。我市依托市属企业产业引导基金、利辛县和蒙城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设立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10亿元,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肉牛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建立财政、银行、保险“三位一体”协同支农机制,提高肉牛“活体贷”额度并予以财政贴息,累计发放肉牛“活体贷”4477万元。

  随着一项项政策制定出台、一条条措施落地落实、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我市肉牛产业将再次振兴,助推全市社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皖北振兴步伐。